创新发展绘宏图 立德树人启新程 ----基础医学院教学巡礼

发布者:姜银杰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1

 一、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基础医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办学底蕴深厚。2025学校医学板块优化调整,正式成立基础医学院,汇聚原医学院基础部的优质师资与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基础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3%,硕士生导师9人。多人获评省级骨干教师、省级金牌硕士生导师、省级高层次人才、校级金牌主讲教师及师德标兵等荣誉。

 


       学院设有2个行政科室和六个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建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省级示范中心),下设多个综合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馆,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相关举措及成效

1.创新育人模式,彰显教学风采

学院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构建了“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现拥有省级一流及精品课程4门,成功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项。近年来,我院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共有8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

1  基础医学院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情况

课题名称

主持人

课题类型

立项年份

医教协同背景下卓越医生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彭少君

省教育科学

规划项目

2019

病理学双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

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张鹏

省级教改项目

2018

基于精品在线课程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医学免疫学为例

韩晓群

省级教改项目

2020

组织学与胚胎学“形成性评价”

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苗玉荣

省级教改项目

2021

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化学课程

四维进阶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罗成

省级教改项目

2022

基于CDIO理念将基础与临床课程融合

教学改革的研究——以细胞生物学为例

钱凯

省级教改项目

202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生物化学

双线双融合”智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李艳

省级教改项目

2024

基于Unity3D的医学微生物学

虚拟实验制作和应用研究

周智兴

省级教改项目

2024



2.学科建设结硕果科研创新显实力


学院以基础医学为主体,积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以神经生物学、肿瘤病理学、感染与免疫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展现出蓬勃的学术活力。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级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76篇,其中一区、二区高水平论文18篇,成为创新能力的标志性体现。此外,“宜春市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宜春市创面修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的建立,为学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基础医学院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一览表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级别

合同经费(万元)

Nrf2/FSP1通路在七叶皂苷钠诱导

铁死亡致肾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婕

国家级

32

基于肠菌失衡介导的“肠.脑”LPS/TLR4炎症信号通路

探讨葛根素抗抑郁效应机制

马浩

国家级

33

一个新的抑癌基因ZBTB1在三阴乳腺癌代谢重编程与化疗抗性

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崔家骏

国家级

32

赖氨酸戊二酰化修饰人精子运动

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弱精症中的作用

程一民

国家级

30

PPARγ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韩晓群

国家级

33

一维磁性微球组装链状结构的制备

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李艳

国家级

35

GSK.3β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致

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婕

国家级

35

FBI.1蛋白在乳腺癌干细胞和

化疗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崔家骏

国家级

39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对乙酰氨基酚

肝毒性模型中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罗成

国家级

20





3.立德树人守初心思政铸魂育良才

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将医德医风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我们构建了“三全育人”大格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了学生的思想根基,助力他们塑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培育“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

我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三、未来工作计划

学院将围绕提升医学教育质量,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优化教学资源

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更新设备,改善条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与教学水平,推动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2.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强化医学与人文融合。推广PBL、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开展针对性培训,支持教师掌握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改革技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导向,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4.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常态化评估与反馈机制,推动教学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提升教学实效。

学院将以学校办学定位为指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与资源建设,不断完善质量保障,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